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二)| 家事案,当自家事办

2024-04-26 14:16
来源: 黄石日报
作者: 张蓉 邓田雨 吴海峰
图片
图片

“家事审判,按着法条好判,可真要案结事了,一定要把家事案当自家事办。”25日,提起家事审判,许馨文感受颇多。

  许馨文是大冶市人民法院东岳法庭庭长,刚调解完一起离婚案件。从事家事审判3年来,被称为“法官妈妈”的许馨文见证了我市家事审判领域发生的“悄然之变”:黄石有了专业化的家事法庭,家事调解机制越发健全,法官从之前的“坐堂办案”到成为当事人的“娘家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近年来,我市已转型成立3家专业化家事法庭,转变家事审判观念,不断创新方法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黄石特色的家事审判新路子。


组建专业家事审判团队


“家事纠纷特殊而复杂,人身、财产权益中渗透着情感、伦理,往往难以举证和认定,不能简单地把家事案件等同于其他民事和刑事案件。”阳新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建明介绍,仅2023年该院受理家事案件2794件,结案2693件,其中调撤案件1844件,调撤率为65.99%。

  在此背景下,黄石法院转变审判观念,在家事审判上力推专业化,转型成立了专业化家事法庭,组建专业审判团队,团队内部繁简分流,合理配置审判资源。

图片

专业化人民法庭如何转型、专业家事审判团队如何组建?在大冶市人民法院率先于2020年将该院东岳法庭打造成首个“女子家事法庭”后,西塞山区人民法院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该院石料山法庭转型成为专业化家事审判法庭,将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等家事案件进行归集审理,实现审有所专、审有所精。选派经验丰富、富有爱心、专业能力强的女性干警充实队伍,形成“2+1+2”型家事审判团队,即2名民事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

图片

  走进阳新县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审判工作区,浓郁的“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2022年,该法院选择在湖北省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推行家事审判和少年审判融合发展路径及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模式,建立起一支老中青互补、刑民行兼通的女性专业审判团队,推动理念相通、程序相近、资源共享的少年家事审判一体化发展。

图片

打造“24小时不打烊法庭”


25日,阳新某中学学生小汪(化名)正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这一切变化被同学和老师看在眼里。

  去年,因失手打伤同学,小汪被判刑1年。阳新县人民法院兴国法庭了解到小汪就读初三时服刑,因没有及时办理休学手续导致学籍自动进入九年义务教育毕业库而无法参加中考,于是主动对接县教育局,通过反复沟通协调,小汪在学籍退回后顺利重返课堂。

图片

“家事纠纷需要更加关注少年家事案件的特殊性,避免简单地以法律规定评断是非对错,着力修复当事人之间以及与社会间的关系,寻求各方利益共赢方案。”兴国法庭庭长明玉萍说。

  针对阳新县地域广、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兴国法庭上线专用微信号,打造“24小时不打烊法庭”,为当事人提供电子送达、错峰调解、在线庭审、异地代办、法律咨询等服务,大大减轻当事人诉累。自上线以来,该微信号已添加2679名当事人。

  针对以往家事案件调解不够、举证难等问题,西塞山区人民法院出台了《黄石市西塞山区人民法院关于实行离婚案件夫妻共同财产申报制度的工作指引(试行)》,同时改进家事调解方式、探索家事调查制度,出台规章制度文件,聘请了41个社区工作者作为该院的家事调查员、家事调解员,组成家事调查小队,上门入户直接对话当事人开展调解。

从“坐堂办案”到流动普法


日前,西塞山区人民法院石料山法庭组织干警,到花园路社区开展女性权益保障普法宣传活动,深受市民好评。

图片

“法律不是高高在上的条文,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触及、都应该了解的生活指南。普法活动不仅是对女性法律知识的传播,更是对女性权益保护的一次有力实践。”石料山法庭负责人陈文娟表示。

  从原来的“坐堂办案”到如今在流动“家事学堂”上普法,成了陈文娟和同事们的家事司法实践。

  去年以来,该院联合西塞山区妇联打造流动“家事学堂”,由资深家事法官、法官助理、家庭教育指导老师组成主讲团,编写并印发《家事案件诉讼指南》和《反家暴十问十答》普法手册,以“群众讲事、妇联讲理、法官讲法”的三讲模式,先后到多个社区、学校开展活动。

  同时,黄石法院还不断深化“法院+妇联”协作联动,形成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合力。坚决反对家庭暴力,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2份。全市3家专业化家事法庭先后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站,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出7份家庭教育令督促家长“依法带娃”,发出6份从业禁止令将“大灰狼”挡在校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