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书记员是审判台旁无声的基石,是卷宗档案里默默的耕耘者。他们的工作,于细微处见真章,在平凡中显不凡。下面,让我们深入感受书记员们的成长心声。
刑事审判团队书记员 付晓
作为一名刑庭的书记员,多年的刑庭工作经历让我深知刑事审判工作的特殊性和严谨性。此次培训通过理论授课、实务操作、案例研讨和优秀书记员工作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让我对书记员的职业定位、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了更深的认识,更深刻地体会到刑庭书记员在保障司法公正中的重要作用,我将以“如履薄冰”的态度对待每一起案件,在细节中践行司法公正,为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案例分享:一起刑事案件庭审中,被告人当庭翻供,声称在侦查阶段遭受刑讯逼供。这时,我迅速完整记录被告人原话,标注被告人的情绪状态(激动、哭泣等),在笔录中注明法官当庭启动调查程序的决定,庭后及时准备调取侦查阶段的体检记录、讯问录像等材料,附在庭审笔录后供合议庭审查。刑事审判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自由、财产甚至生命,书记员记录下的每一句话、每一份证据,都是法官作出裁判的基础,任何笔误、遗漏或程序错误,都可能导致对事实的误判,损害司法公正。
民事审判第一团队书记员 熊继杰
我记得刚工作时,每天的生活就是“通知-记录-整理-归档”,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却又感觉轻飘飘的,留不下任何痕迹。但通过跟着法官办理案件,想法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当事人带着急躁和迷茫走进法院,我们的语气和态度,构成了他们对司法公正的“第一印象”。当从冗长的笔录中,精准提炼出案件的核心争议点时,我们是法官的“另一双眼睛”。
案例分享:面对一起相邻权纠纷案件,五点半已经下班了,姜庭长突然跟我说,准备一下出发去案件现场,当时我一头问号,原来当事人白天都不在家里,只有下班时间才有空。两位当事人本是邻里,因为这个案件纠纷反目成仇、水火不容,经过我们一个多小时的调解,两位当事人最终握手言和。事后当事人对我们感谢不已,说要不是法院多次上门调解,进行普法说理,这个结永远都解不开。结案后当事人送来锦旗,连续对我说了七八声谢谢,就在那个瞬间,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价值。
行政国赔审判团队书记员 石敏
回想在行政审判庭的八年多时光,有很多感受:书记员虽然是审判辅助人员,但并不是“配角”,每一次耐心接待当事人、每一次及时流转材料、每一次精准记录,都是审判过程中的“主角戏”。这次书记员培训,不仅包含审判工作实务,还涉及综合业务知识和纪律作风培训,授课领导结合自身阅历对我们倾囊相授,受益良多。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始终保持司法为民初心,用日常工作的严谨筑牢公平正义的基石。
案例分享:为查明案情,法官经常需要外出实地走访,勘查现场。一件山林土地纠纷案中,当事人刚来法院时,情绪激动,吵得厉害。后来外出勘察,碰上天气不好,正在下雨的山地异常的滑,有一段路格外陡,当事人说有点危险就别上去了。但法官决定还是上去,后来当事人看着我们打湿的衣服、满是泥土的裤腿和鞋子,真诚地对我们说:“感谢你们今天过来,为了我们的事,你们辛苦了。”那天我深刻明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紧紧关乎着司法公正和法院形象。
结业不是句点,而是泼墨挥毫的新序章。前路浩荡,万事可期,书记员们,请恣意奔跑,在法治的星空下,成为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