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经济纠纷调解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时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希望法院能提供教科书式的法律指导,调解工作室能做出务实有效的调解。”
“这场揭牌仪式,让我们也树立了信心,我希望调解工作室能够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困难,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
……
近日,在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民营经济纠纷调解工作室揭牌暨服务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企业家代表畅所欲言,新聘任的调解员代表积极表态。
在西塞山区迈向现代化特钢之城的今天,西塞山区人民法院始终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以“党建+法官工作站+E”机制(E为“economy”首字母,代指民营经济)为抓手,将法治服务送到民营企业“家门口”,促进商业兴盛、产业发展和行业兴旺。
“党建+项目清单”精准对接商圈需求
“企业目前的订单情况如何?”
“之前签订合同时,你们有没有遇到过收货方与付款方不一致的情形?”
该院依托法官工作站,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院领导和党员法官带头,主动联动商会、工业园区、区工商联对民营企业进行走访,问需于企。
“没想到法院领导和法官们还特地上门了解我们的经营困难和法律疑难,法院这么关心我们民营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司法温度。”鼎毅磁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对法院访企问需的举措致以谢意,并表示希望法院能常态化到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这本《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范问答手册》真是蛮不错的,问答生动真实,有趣有料,给我们企业依法经营很多启示和提醒,为我们解答了生产经营、合同签订、实际履行等方面的不少困惑。”近日,黄石某企业负责人向入企宣传的党员法官黄倩倩表示谢意。
该院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研讨交流等共建活动,打造法官工作站、商会、工业园区多元共建的“党建红”和“天平金”深度融合阵地。根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法律服务的诉求,通过“你点我供”的菜单式,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法律服务项目清单,如法治体检、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及纠纷调解等涉企法律服务。
“党建+多元共治”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简直是太快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让我们的纠纷这么方便快捷得到解决。”
拿到调解书后,双方当事人都向西塞山区民营经济纠纷调解工作室工作人员致谢。这是一起合同纠纷案,东大洋公司因业务需要联系合创公司安排泵车运送混凝土,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后合创公司按照东大洋公司的要求,安排泵车运送了混凝土。双方进行了结算,东大洋公司支付了部分费用后,迟迟未付清余款,合创公司多次催讨未果后,将东大洋公司诉至法院。
工业园区法庭受理案件后,考虑到涉案双方均系企业,为了使案件对企业的影响最小化,切实化解矛盾纠纷,助力企业发展,将案件委托给民营经济纠纷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降低双方的对抗性。经过法官工作站法官胡凤娇、调解员以及区工商联多次的协调下,最终合创公司和东大洋公司握手言和,达成调解,既保护了原告的合法权益,也为被告筹措资金争取到了足够的时间,实现了双赢共赢的结果。
据了解,该院创新构建“法院+工商联+商会”多元共治工作模式,通过党建联建活动增进多方沟通协作,区法院和区工商联联合指导纠纷调解,聘任商会调解员开展民商事纠纷的诉前调解、诉调对接工作,同时不定期开展旁听庭审、以案释法等法治培训。自2021年5月法官工作站建立以来,化解各类商事矛盾纠纷100余件。
“党建+贴心服务”跑出护企通道加速度
“法律服务工作是我们一直坚持在做的工作,也是我们打造品牌的方向。为企业提供普法宣讲、司法建议、诉讼咨询等服务,一方面增强企业、商户的法律意识,可以有效预防纠纷发生;另一方面也能把法官工作站和调解工作室宣传出去,与企业建立亲近感、信任感,让更多企业在遇到纠纷的时候愿意找我们进行调解。”大上海商圈法官工作站法官余思橙说道。未来,法官工作站将联合调解工作室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少讼”乃至“无讼”的商圈治理良性格局。
“非常感谢胡法官定期对企业进行的法治体检,把各种法律风险识别融入企业日常管理中,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工业园区某模具企业负责人黄某说道。工业园区法官工作站创新推出“法治体检+上门诊疗”司法服务,帮助企业识别潜在法律风险。
上窑商圈法官工作站负责人黄倩倩法官介绍:“为了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我们一直在加强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对良好营商环境的获得感。”
2021年以来,大上海商圈、上窑商圈、工业园区3处法官工作站,坚持党员做先锋,引导青年干警提供惠企公共法律服务。据统计,共开展座谈60余次,“送法进企业”活动20余次,解答企业在内部治理、生产经营、投资融资、劳动用工等常见法律风险问题80余条。
下一步,西塞山区法院将不断推动涉民营企业纠纷源头化解,促进构建西塞山区法治更健康、交易更公平、商业更繁华的优质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