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每一份诉求都应得到珍视

2025-09-15 14:41
来源: 黄石市中级人民法院
作者: 李扬    浏览: 105

在执行过程中,那些案值不大的小案,与动辄千万标的的大案要案同样重要,每一件“小案”都关乎一个普通百姓的切身之痛,都连着他们对公平正义的最直观感受。

职场女性们被卷走的不仅是数万元存款,更是对消费环境的信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案件的“小”,恰恰反衬出司法责任的“大”。正是这份“如我在诉”的使命感,驱动着我们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微光般的线索,甘愿为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被锁住的“空壳”



“这已经是第四起涉及到瑜伽馆的案子了。”搭档皱着眉对我说。作为简案快执组的老搭档,我们都清楚,这类预付费纠纷必须快,否则拖的越久钱越难追回。被拖欠充值款的多是年轻职场女性,她们挣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

现实情况不容乐观。瑜伽馆人去楼空,负责人王某江如同蒸发,电话空号、微信无人回复,只剩门口一把锁在冷眼旁观着一切。

案件像被一把冰冷的锁困住。被判决执行的仅有一个空壳公司,办公场所是租的,没有实体资产,公司账户空空如也。一切迹象都显示,这类案件极有可能走向终本。

但我们不愿放弃。2025年2月,我们再次来到位于黄石港区某商圈小区的瑜伽馆原址。搭档多留了个心眼,从隔壁商铺的老板意外拿到了出租人的联系方式,打电话过去,对方也在抱怨:“还欠三个月租金,我也找不到王某江。”走访属地社区,社区干部则表示不知情。调查再次扑空。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街上人来人往,或三五并行有说有笑,或阖家相聚欢声笑语,唯有我们心情不佳。回到办公室,心有不甘的我们决定再从王某江其他合伙人入手。

几天后,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信息,我们找到市内另一处同名瑜伽馆。电梯门一开,原瑜伽馆招牌的水印还隐约可见,希望似乎眷顾着我们。二楼正在上课,一位高挑的女孩子下来接待,却告诉我们她们只是借用了字号,现已更名,她也联系不上王某江。线索又断了。



从“欠薪”线索中点亮曙光



回到单位,我们仔细梳理着案件有价值的信息,心里盘算着:公司无财产可供执行,股权结构三层嵌套,真正的股东则是包括王某江在内的数十人,实际控制人难以锁定。王某江是安徽人,未婚,在黄石无亲无故。案件金额都在万元左右,申请执行人对她知之甚少,如何继续?

“既然拖欠租金,很可能也欠薪,不如去派出所问问?”同事的一句提醒点亮了新方向。第二天一早,我们便赶到属地派出所了解情况。

果然,公安系统的信息显示,王某江欠薪已被立案侦查,并在杭州落网,她竟然能在短短数日内筹措十万元还清工资获释。这一关键信息,成为了撬动整个案件的支点。当即我们出具公函,请求协助执行。在派出所民警的大力协助下,我们与她取得了联系。




法律威慑与情理劝诫双管齐下



电话那头的她,起初仍是惯性的推诿与搪塞:“法院也来逼我,我彻底没有活路了。”但我们没有给她闪转腾挪的空间,而是将她落网在牌桌上的事实摆了出来:“你能几天内凑十万付清工资,有钱打麻将,却没钱付这三万多充值款?”事实面前,她的辩解苍白无力。

派出所民警也严肃告知:“不还钱,公安将协助法院执行。你不想被法院再拘留一次吧?”

“……行吧,月底我从上海回来处理。”她终于让步。

“若不到案,将启动刑事程序追究责任。”

走出派出所,我们稍松一口气。

2025年3月底,在派出所的协助下,我们对王某江实施了拘传。

起初她仍无还款意愿,而在场的申请执行人听后情绪激动,场面一度失控。我们迅采取“背对背”调解我向王某江进一步释明拒执后果搭档协调申请执行人减免部分违约金,力争一次性案结事了。

经过一上午努力,申请执行人同意减免部分违约金,王某江让人送来全部案款。案件圆满解决。



图片

李扬

执行裁决团队

四级法官助理




2025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正式施行。看到新闻,我与老搭档相视一笑。我们的努力,恰巧与国家完善预付式消费纠纷的立法进程同频共振。这种“呼应感”,让我们感到自豪。

一段时间后,当事人给法院送来了锦旗。接过的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感油然而生:在切实解决执行难的漫长的征程中,我们终将老去,但一代又一代的法院人,步履不会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