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打好“组合拳” 守护“薪”权益

黄石法院以司法之力为劳动者“撑腰”

2025-04-30 17:01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浏览: 29
 4月28日,湖北日报客户端

刊登黄石法院

以司法之力为劳动者“撑腰”
《打好“组合拳“ 守护“薪”权益》报道

图片
微信截图_20250429141040.png

全文如下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依法保障劳动权益,事关充分高质量就业、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

近年来,黄石法院始终秉承司法为民宗旨,聚焦劳动争议领域痛点难点,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优势,打好劳动者权益保障“组合拳”,切实为劳动者撑起法治“保护伞”,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司法力量。

协同联动,共解劳动者忧“薪”事

“你们为我们职工撑起了保护伞,我们再出去打工,去哪里都不怕,我们相信法律,相信公平正义。”在下陆区“法院+检察+工会+人社”四方联动下,某餐饮企业员工与企业负责人达成协议,一起争论不休的群体讨薪案最终通过调解的方式顺利化解。这是“法院+检察+工会+人社”四方联动机制有效发挥解纷功能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黄石法院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深化“法院+工会”诉调对接机制建设,依托综合治理中心、行业商会等建立法官工作室、联络点、巡回审判点,不断扩大解纷“朋友圈”,有效促进劳动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

此外,黄石法院聚焦在外创业就业群体的司法需求,依托“法院+工会”异地联系点,探索建立“法院+工会+商会”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提供疑难个案远程协助、集中需求上门指导等服务。大力推进全流程线上诉讼服务,52家调解组织、439名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外务工人员可通过在线调解、在线立案、在线庭审实现纠纷异地化解。

据悉,2024年,黄石法院通过“法院+人社+工会+司法”裁调审四方联动机制调解劳动争议619件,涉案金额达1600余万元。

示范诉讼,实现“一案结”促“多案解”

企业停摆员工忧“薪”重重,劳动者合法权益该如何维护?

2025年1月,某钢材公司因经常性停产停工出现拖欠劳动者工资、未缴纳社会保险等情况,该公司多名劳动者就此诉至铁山区法院。

图片

该院承办法官受理案件后,调查发现还有批量案件即将涌入法院,考虑到此类案件诉争事实相同,诉求也相同或近似,遂制定“示范调解+履行”解纷策略,仅用15天促成11起劳动争议案件全部化解,为劳动者追回薪资33万余元,跑出了司法为民“加速度”。

“示范诉讼”是黄石法院针对群体性纠纷“量身打造”的解纷举措。“从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收案数及占比来看,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保持高位,且呈现诉讼主体群体化特点。”黄石中院民事审判团队工作人员介绍说。

为了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黄石法院积极探索示范诉讼纠纷案件审理新模式,通过对“示范性案例”精细化审理,让关联案件当事人对案件本身的法律风险、裁判结果产生心理预期,有效发挥“首案”的裁判指引功能,实现“一案示范,多案共赢”的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有“建”有“纳”,让矛盾纠纷止于萌芽

“贵院的建议问题找得准、措施提得实,我局高度重视,将充分采纳。”座谈会上,西塞山区法院与该区人社局就劳动争议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沟通,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11111.jpg

据悉,近年来西塞山区劳动争议案件多发,且呈现诉求集中化特点,面对这种现状,该院坚持从源头入手,通过梳理分析近三年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有的放矢地向该区人社局发出“关于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和前端化解工作”的司法建议。

在经过充分沟通的情况下,这份建议得到及时采纳,“建立‘人社+N’一站式调处中心”“打造智慧监测管控平台”“开展普法宣传”等系列举措相继推出。建议书发出半年后,西塞山区法院受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同比下降15.38%。

源头治理是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根本途径,也是防范化解劳动关系风险的关键所在。黄石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社会啄木鸟”作用,通过个案审理发现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漏洞,先后向人社、工会、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单位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回复率100%,推动解决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防范不足、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治理不到位等问题。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案件诉讼增量,黄石法院还积极延伸司法职能,让办案法官主动“走出去”,深入企业、社区、农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引导企业依法用工,帮助劳动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